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951章(2 / 2)

  “你要是愿意留下,我求之不得。”

  “想辟为我吏?”荀谌调侃道,话说了一半,却闭上了嘴巴,认真读起邸报来。

  这不是讨论度田的文章,而是一份有关太学招生的公告。太学诸堂公布了招生的标准、规模,不同的条件。

  这次太学总共招生三千人,其中经学堂只招三百,农学堂、工学堂招生最多,各千人,商学堂二百,讲武堂五百。

  之所以吸引荀谌,是因为公告开篇就引述了他的那篇文章。

  “诸堂差距为什么会这么大?”荀谌有些急了。

  这不是坑他么。这篇公告一出,谁还记得他当时写那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反对度田?

  “这是根据需求来定的。”荀彧伸手点了点头。“你看后面,这些人将来都是要安排职务的。”

  荀谌连忙往下看。

  果然,招生的后半段做了说明,不同的学堂有不同的安排。

  经学堂的学生将安排到各郡县的学校做教习,农学堂、工学堂、商学堂则安排到各地屯田、建立工坊、主持辜榷,或进入郡县从事相关的工作。讲武堂比较单一,直接从军。

  第七百七十八章 有朋自远方来

  “这……能行吗?”荀谌将信将疑,甚至有些不以为然。

  郡县的掾吏辟除大部分是由太守、县令长自行决定的,朝廷想将这个权力收回来,哪怕不是那么直接,也必然会遭到各级官员的强力抵制。

  就像祢衡提议的取消州牧一样,明眼人都知道那是什么意思,也会想方设法地进行阻挠。到目前为止,这个建议还停留在讨论的阶段。

  “能行。”荀彧说道:“至少朝廷控制的州郡肯定能行。”

  “朝廷控制以外的呢?”

  “朝廷控制以外的会慢一些,但迟早也会施行的。”荀彧抚着膝盖,淡淡地说道:“大势所趋,不是你想拦就拦得住的。”

  “你觉得这是大势?”荀谌追问道。

  荀彧笑而不语。

  荀谌等了片刻,也觉得无趣。

  荀彧不说话,并不是气短,而是不想和他作意气之争。

  “会有人应考吗?”荀谌有些赌气地说道:“换了我,我是肯定不愿意的。”

  “朝廷也不需要那么多人。大汉共有一百多个郡国,一千多个县道,就算一个县道安排十人,也不过万人。以朝廷现在控制的郡国而言,就算没有三千人,只有一千人应考,也能解决不少问题。”

  荀彧露出一丝浅笑。“如果你做太守,府中各曹掾吏都是受过相关训练的人,而不是仅凭自己的经验,处理起事务来会是什么模样,你应该想得到。”

  荀谌的眼角抽了抽,后背一阵凉意。

  他当然能想得到,现成的例子并不少见,荀攸麾下的将士就是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