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18章(2 / 2)


  李乐听出了裴茂的不屑,忍不住反唇相讥。“前几年人还要多一些,有十多万。”

  刘协随即问道:“这几年少了两三万人?是战死的,还是饿死的,又或者是归田了?”

  李乐语气稍缓。“都有。郭大帅战死后,杨奉率部出走,少了一万多人。去年大旱,又饿死了一些人。归田的也有,不过不多,而且就算归田,也不过是依附大户,做了佃奴,未必就比山里好。所以最近半年,又有人陆续回来了。”

  刘协想想,觉得李乐说得大致靠谱,数字也能对得上。

  “白波军最多时,有多少人?”

  李乐的眼神黯淡了,沉默了好一会儿,才道:“中平元年,随大贤……起事时,人数最多,总共有二十四五万人。后来……后来有的战死,有的失望,渐渐减到十万人左右。”

  刘协心头一紧。

  二十四五万人,几乎占到河东户口的一半。

  由二十四万减到十万左右,就算里面有一部分是脱离了队伍,只怕战死的、饿死的也不在少数。

  白波谷的面积就这么大,耕地就这么多,能养活的人是有限的。

  杨奉当初出走,除了内部争权,也有粮食无法自给的原因。

  当初在杨奉营中时,他就听将士们零星提过一些,只是当时没心思考虑这些。现在回头想一想,才觉得后背发凉。

  “山中艰苦,还是出山定居吧。”刘协转换了话题。“军屯的消息知道了吧?要不要朕再解释一遍?”

  “听说……”胡才嘴快,刚说了一半,被李乐瞪了一眼,又憋了回去。

  李乐躬身道:“若陛下能为臣等解说一二,臣等感激不尽。”

  胡才等人听了,连连点头附和。

  官府的文书,他们又看不太懂,只是听杨奉转述。如果天子能亲口解释一遍,那是再好不过了。别的不说,天子亲口说的,总不能抵赖吧。

  刘协早就猜到这些人对太守府没什么信任可言——就王邑那种一心为大族作想的态度,太守府怎么可能得到白波军将士的信任。

  至于荀彧,谁知道他是谁。

  刘协命人取来几个马扎,与李乐等人围围而坐。

  荀攸、裴茂陪在一旁,王越、史阿站在身后,手按着刀环,不敢有丝毫大意。

  白波诸将也有点紧张,不敢离刘协太近,以免引起误会。

  “军屯初步定为四万户。”刘协不紧不慢地开了口。“因为需要至少一人从军,所以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成为军屯户。军屯户计口授田,丁男、丁女各十亩,使男、使女各七亩,未使男女各五亩……”

  刘协一一解说,不时停下来问他们有什么疑问。

  河东的事务大多成了夹生饭,军屯是他最后一个大的设想,也是将来稳定河东的关键,必须做扎实,以免将来出现原则性的偏差。

  实施军屯的目的,就是稳定的兵源。

  这是将来能否守住京畿及并州的关键,也是重建财政的基础。

  河东的经历教育了他,在官员基本都是大族的前提下,要想对大族动手绝非易事。一不小心,他就可能成为孤家寡人,诏书不出御帐,甚至写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