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05章(2 / 2)

  杨彪没说话,眼中却露出了兴奋的光芒。

  荀彧这个计划好,如果能得到实施,河东将拥有至少四五万稳定兵源,而且不需要朝廷出资。

  更妙的是,这个方案不触及河东大族根本,不会引发群体性的反抗,又安置了失去土地的庶民。

  对白波军将士来说,只要能得以足够的土地,辛苦一点也可以接受。

  比起占山落草而言,这样的生活稳定多了。

  “若是军屯,收几成租赋?”

  “既是军屯,自然不收租赋。但为了调用方便,军粮需集中储存,初步定为什一。”

  杨彪冷笑一声:“这么说,你还是希望将户口从河东大族手里夺过来?”

  荀彧笑而不答。

  朝廷的田租额定标准是什一,但普通百姓实际上交的田租远远大于什一,所以绝大部分人都勉强维生。一旦有什么天灾人祸,除了卖地之外,别无他途。

  将军粮的征收比例定为什一,不另外多收,普通百姓是能接受的,而且欢迎。

  可是对于大族来说,这就有点麻烦了。

  大族接受的隐户收租通常是什五,甚至可能到什六、什七,作为部曲,那些人活得并不轻松,只是无力反抗罢了。如果朝廷在河东推行军屯,会有大批隐户选择脱离大族,成为军屯户。

  大族肯定不会愿意放人,冲突在所难免。

  这时候,太守府就可以出面了。

  没有了部曲、隐户,大族根本没有实力与坐拥四五万壮丁的太守府对抗。

  杨彪叹了一口气,伸手指指荀彧。“文若,后生可畏。我只是担心,将来收复关东,颍川父老会怎么看你。”

  “杨公不反对?”荀彧反问道。

  弘农与河东一河之隔。既然河东可行,弘农也可行。

  “我杨家一没兼并良田,二没收纳隐户,何必反对?”杨彪甩甩袖子,扬长而去。“你且放手去做。这个骂名我担了,回去就上表。”

  荀彧起身,冲着杨彪的背影拱手一拜。“多谢杨公。”

  第二百四十八章 河东往事

  杨彪言出必践,回去就写奏疏。

  他不仅自己写,还拖着司徒赵温、司空张喜联署。

  赵温听完杨彪的解说就签上了名字,张喜却犹豫了半天,最后勉强写上了自己的名字。

  当天晚上,这封奏疏就送到了刘协的面前。

  刘协没有立刻批复,等了一天。

  腊月二十九,尚书令裴茂回来了,带回了白波军的回复。

  白波军原则上接受招安,说到具体条件时,双方产生了较大的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