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41章(2 / 2)

  “臣乃安邑人氏,携子弟及家中存粮,赶来迎驾。”赵青一边落泪一边说道:“臣七年前为卫士,曾在洛阳一年。先帝平望观校兵,臣以勇武居前,有幸望见天颜。七年来,念念不忘,不意今日又见大汉威仪。”

  刘协这才反应过来,这些不是裴茂征集来的粮食,而是这个赵青主动送来的。

  而他主动献粮的原因竟是因为十年前曾在洛阳参与校兵,见过先帝一面,见识过大汉威仪。

  其实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卫士,先帝根本记不得他,所谓的大汉威仪也和他没什么关系。

  这几十石粮食,却有可能是他一家全部的口粮,甚至包括明年的种子。

  “老丈,这些粮食……”刘协鼻子犯酸,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赵青抹了一把鼻子,含泪笑道:“陛下驾临,臣没什么好进献的,只有这点粮食。臣老了,不能再为陛下执戟。若是陛下不嫌弃,就从这几个不肖子中挑几个,让他们代替臣侍候陛下吧。”

  张喜眉头一皱,刚要上前说话,却被刘协阻止了。

  “老丈,你今年贵庚?”

  “五十有三。”

  刘协吃了一惊。五十三?他还以为七十三呢。

  “五十三岁,正当壮年,何必言老。他们,朕收了,你也留下。不能执戟,就为朕养马。你会养马么?如果不会,也没关系,干什么都行,如何?”

  赵青喜出望外。“陛下……当真?”

  “天子一言,驷马难追。”

  第一百九十六章 异曲同工

  赵温、张喜都愣住了。

  不能以官爵换粮食的话音未落,转眼就为一车粮食授官数人?

  张喜连忙阻止。“陛下,百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确可贵。但官爵乃朝廷重器,不可轻授。若河东百姓闻风响应,陛下不能遍赏,得者固然感恩,不得者亦必有怨,于陛下名声有损。”

  赵温沉默不语。

  侍中刘艾也劝道:“司空所言甚是。且赵青感于先帝恩义,倾其所有,忠心固然可嘉,此风却不可助。百姓本不富足,若有人因此饿死,岂不违背了陛下本意。”

  太常王绛等人纷纷附和。

  刘协不动如山。

  不能说他们的理由没有道理,但他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这绝不是他们最重要的理由。

  当然,他们针对的目标也不是赵青,而是拥有更多粮食的河东大族。

  如果赵青父子献几十石粮就能为授官,那河东大族将换走多少官职?

  但他决不是一时冲动。

  遇到赵青这件事的确是偶然,但如何在河东立足,同时又不能被河东大族左右,这件事已经在他脑海里盘算了很久。

  赵青只是正好碰上了而已。

  刘协对赵青说道:“这些粮食是你家中仅有的存粮吧?是不是还包括了种子?”

  赵青拱手说道:“陛下,这的确是我家中仅有的存粮。不过没关系,臣虽老迈,当年的武艺还在,可以上山打猎,卖了换些粮食。至于种子,臣也可以去借一些,十几亩地,也用不了多少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