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84章(2 / 2)


  赵温没有直接回答,他思索了良久。“陛下用意甚好,但兹体事大,还是从长计议为好。自董仲舒上书建太学以来,太学生规模一再增加,最多时至三万人,最后却导致处士横议,酿成党锢之祸。殷鉴不远,不宜仓促。”

  虽然被赵温否了,刘协却不觉得失望,反而很满意。

  看来并不是没有人看到汉末的问题,也不是他们不想解决问题,只是他们还没找到合适的方法,更没有改革的机会。

  连年战乱,君臣争权,的确也不是改革的合适时机。

  “那就请司徒斟酌此事。”刘协欠了欠身。“眼下战事紧张,朕要全力以赴,为大汉争取一线生机,教化的事就拜托司徒了。”

  赵温神情凝重的拱手还礼。“臣唯陛下马首是瞻,愿为大汉中兴效绵薄之力。”

  刘协摆摆手,示意赵温退下。

  他知道赵温不会拒绝这个建议,司徒职在治民,不仅是管理民生经济,更想教化天下,包括皇帝在内,致君尧舜是无数读书人的信仰。

  虽然最后大多是不切实际的空想。

  此时此刻,他做这样的表态,既是安抚他们失落的心情,也是寻求他们的支持。

  这些老臣或许没什么实际的作用,但身份、地位都在,任何一个人站出来,多的能影响一州一郡,少的也能影响一个县,得到他们的支持总比君臣撕逼,互相掣肘好。

  伟大领袖教导我们,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争取最后的胜利。

  第六十八章 胜负皆头疼

  郭汜斜睨着谢广,灌了一大口酒,双眼通红,面目狰狞。

  谢广哭笑不得。

  他终究还是慢了一步,禁了部下的言,却没来得及通知斥候、游骑管好嘴巴。

  董承营中传唱的歌谣已经传到了郭汜的耳中,郭汜大发雷霆,特地召他来质问。

  “将军,董承营中将士不论是个人战力,还是相互之间的配合,均非往日可比。我军进攻三次,战死一百余人,受伤的三倍有余。继续强攻,绝非明智之举。”

  郭汜虽然愤怒,却也不蠢。

  他对谢广的信任也是毋庸置疑的,见谢广说得如此慎重,一时倒不敢大意。

  “那待如何?撤走?”

  谢广无奈地摇摇头。李式、胡封就在身侧,李傕率领大军在身后,撤是撤不走的。

  “我在想,董承本是朝廷诸将中最弱的一个,如今他都有这样的实力,杨定应当也不弱。胡封仅凭两三千人进攻,得手的可能性也不大。将军不必过虑,大可等一等,看看形势再说。”

  郭汜翻了半天眼珠,觉得有理,他取过一只酒杯,提起酒壶,给谢广倒了大半杯酒。

  “那也不能放过董承。他竟敢如此羞辱我,不能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