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35节(1 / 2)





  “原来你不知道,”东淑冷笑道:“好极了,我第二个要告的,就是如大人一样的吃着朝廷俸禄,却一无是处,轻狂渎职之人。”

  侍御史张了张口,终于半是冷笑地说道:“夫人这话……更叫人无从答言了,难不成,夫人是告整个御史台的人?”

  说到最后,他的声音里带了明显的嘲讽,同时环顾周围同僚众人。

  那些围观的人听到这里,就也不由笑了出声,都觉着这话有些可笑,而东淑有些自不量力。

  不料东淑坦坦荡荡的,道:“我今日就告了,又如何?”

  众人听说,刹那间鸦雀无声,继而又交头接耳,嗡嗡不已。

  侍御史把东淑从头到脚打量了眼,越发冷笑道:“夫人原来是来无理取闹的,你一介妇人,本就不该轻易抛头露面,今日更来御史台口出狂言,难道仗着是萧府的义女,或者将士李府的新妇,就如此目空一切吗?”

  甘棠跟在东淑身后,闻言很紧张。

  东淑却不紧不慢,同样冷笑道:“我当然有所依仗,但我所仗的不是萧府,也不是李府,而是京城里的百姓!你们御史台不是号称消息最为灵通,也最敢说的吗?如今怎么都聋了瞎了,听不见百姓们说什么,听不见百姓们怨什么。却成了那助纣为虐之人,甘心的为虎作伥!”

  “夫人!”侍御史又惊又怒,“请你慎言,这里不是你撒泼的地方。”

  “我今日不想慎言,你若说撒泼,那就撒吧,”东淑昂然道:“我问你,镇远侯当初在京内的时候是不是也得罪了御史台的某位大人,才纵容的你们黑白不分?如今镇远侯为国远赴边疆,驱除胡狄,于国于民,都是大义!反观你们呢?缩在这京城之中,方寸之地,蝇营狗苟,对于有人欺辱镇远侯府的行径视而不见,对于肯为镇远侯鸣不平的人却加以毒手,是谁让你们这样颠倒黑白,冤屈良善的?我一个妇人还敢仗义执言,你身为公卿却当缩头乌龟,你还敢跟我面前叫嚣,你到底有什么脸面?”

  东淑说完这一番话,那侍御史的脸上白一阵,红一阵的:“你、你……放肆!”

  “是你们给我放肆机会的,”东淑逼视着他,继续说道:“宋起建是怎么进来的,你们心知肚明,何必我多说?哼!你们以为镇远侯就陷在了北关回不来了所以为所欲为,也许你们还仗着背后的人势大所以不把他放在眼里,但是你们都错想了,到镇远侯重又进京的那一日,你们哭都没有地方哭去,我今日来,是给你们寻了一条退路,是迷途知返还是一条道走到黑,你们自己选!”

  侍御史额头上冷汗涔涔:“你……”却是又惊又怕又恼,无言以对。

  正在这时候,另有个声音道:“呵,江夫人特特地跑来御史台大放厥词,原来是为了镇远侯出头,真不愧是跟镇远侯夫妻一场……只是夫人即将是李府的新妇了,又何必贸然做这种明显会招人非议的事情呢?你不顾及自己的脸面,也要顾及萧府跟李府……李大人的脸面啊。”

  原来这出声的,正是御史台的御史中丞,比侍御史要高上两级的。

  东淑双眼微微眯起。

  她正要开口,却听到有个声音从背后响起道:“哦,是在说我李某人的脸面吗?”

  众人听见这声音,忙都转身,见到来人的时候却都色变,慌忙退避行礼。

  原来这及时现身的来人,正是李衾。

  李衾一身大红色官袍,端方雅正,缓步而入。

  看似波澜不惊的目光淡淡的掠过在场之人,特意在那发声的御史中丞面上停了停。

  那人硬着头皮退后三步,躬身行礼:“参见李尚书。”

  “赵大人很在意我的脸面,多谢了。”李衾走到他跟前,淡声说道。

  那人的嘴角微动,勉强挤出了一抹笑:“这……”

  “只是,你未免操心太甚了,”李衾的语气冷了几分:“且你若真的在意我的脸面,那就该知道我是最护短的,你若是不给我的人脸,就是不给我脸,知道吗?”

  他是公然在说“江雪”是他的人了。

  那御史中丞却偏不敢还言,只深深地低了头,勉强道:“是……是下官一时失言了,请大人见谅!”

  李衾看了看东淑,却转而温声道:“怎么性子这么着急的,不等着我到就先来了?平白受这种气?”

  东淑本没期望他到,见他来得及时,又说的狠话,啼笑皆非:“一时冒昧,给李大人添麻烦了。”

  李衾瞥了她一眼:“是添了麻烦,不过我乐意。”

  东淑实在想不到他竟当着人的面儿这样,脸上竟微微的有些发热。

  想不理他,可是事情还要说清楚,到底怕他不知道,所以便假装没听见的,说道:“宋起建……”

  李衾抬手。

  东淑看他的动作就知道了,当下噤声。

  李衾仍温和道:“你先出去吧,剩下的事情交给我。”说了这句,见东淑眼带愕然地看着自己,他便一笑道:“保你满意如何?”

  东淑实在受不得这种公然亲密的论调,便屈膝行礼道:“先告退了。”

  当下便带了甘棠跟萧府的人先行退了出来。

  李衾才下车进门,御史台的头儿、御史大夫郑大人已经知道了,急忙出来接了。

  大家进了厅内,李衾说道:“郑大人该很知道我的来意了吧。”

  郑御史道:“这、 李大人果然也是为了江夫人所说的事来的?”

  李衾垂着眼皮儿,道:“当着明人不说暗话,郑大人你心里自然怪她今日来此闹这一场,但是,大人你该庆幸有今日这一场,你只当捉一个区区的兵马司差役不算什么,想必当吏部的人是死的?”

  郑御史倒吸了一口冷气:“这……李大人是什么意思?”

  李衾抻了抻微皱的袖子,淡然道:“你们这些人自以为耳聪目明,口舌厉害,无人敢碰。岂不知吏部当家的人是谁?你们的所作所为岂能瞒过萧宪的眼睛,只不过他的脾气是一击则中,所以还未发难,若真等萧宪动起手来,他连多骂你一句都不会,就叫你这御史察院天翻地覆。”

  郑御史如在梦中,屏息问:“李大人是说,萧大人想要对我御史台动手?”

  李衾道:“百姓怨声载道,御史台难道真的一点不知?镇远侯府给人为难,除了一些昔日跟李持酒有仇在拍手称快外,可知多少勋贵之家也感同深受,敢怒不敢言,都憋着一口气,在这个节骨眼上你们御史台居然为虎作伥的拿了李持酒的人,好大的胆子啊,看样子郑大人你实在是官儿做的太久了,连本能的居安思危都忘了。”

  郑御史脸色煞白,已经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李尚书,这、我本是不想多事,但是皇太后那边的人来过几次……”

  李衾眉眼不抬,但那如画的儒雅眉眼之中却是不怒自威:“皇太后因何针对李持酒,不过是岁寒庵太子遇难之事,但是郑大人,这件事发生的时候,皇上跟我可也在呢,我就问你,你碍不过皇太后的情面,就可以不把皇上放在眼里了吗?这样没眼色,活该你丢官罢职,我今日这番话也是多余了。”

  郑御史战战兢兢,几乎跪了下去:“李大人!我绝无此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