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家有极品妻(16)(1 / 2)





  季山抽啼得更加厉害了。

  “得了, 男子汉大丈夫别嚎了。不觉得难听吗!”

  确定季山没什么大碍,季言之取笑了他一句,便接过王春花跑回家找来的简单, 小心翼翼的剪开裤腿。因为锅里装着的是刚刚煮好的稀饭, 温度很高, 小孩子的皮肤幼嫩,基本上整个大腿的皮都被烫熟了。

  扯开裤腿即使轻轻的,再怎么小心翼翼, 也让季山疼得又哇哇大开起来。

  刘珍心疼得直掉眼泪,嘴巴里却道:“看你以后还敢不敢那么淘气,我才刚转过身啊, 你就跑进厨房了。”

  季花妮赶紧认错, 说是她没看好弟弟。

  “小弍子和小山子明明一起出生的,怎么小弍子乖巧懂事, 小山子就跟泥猴儿一样,见天都没有安分的时候。”

  已经恢复了平静, 没再急得六神无主的季三河, 可没有将季山自己捣蛋摔进锅里的事怪罪到季花妮头上的想法。季山真的很皮,不是一般的比, 那小季弍做对比吧。

  因着季弍和季山是双胞胎, 家里省布票做新衣都是做的一模一样的。季弍人家是真的乖巧懂事, 新衣服上身,就算出去玩一整天也是干干净净的, 哪像季山, 一套新衣服穿出去, 回来时□□必然开缝, 还脏得像从泥潭里打过滚儿似的。

  这么来来回回, 补□□补得烦躁的刘珍也没心思给皮孩子一个的季山穿新衣服了,而是哥俩一个样儿,要吗给季三河、季花妮做衣服,要吗多给俩双胞胎儿子多做几条裤子。

  毕竟有季言之这么能干的大伯在,他们家跟着沾光,做衣服的布是不缺的。

  “最近不要让小山子碰水……”

  季言之打着回家找药的名义从空间里拿出一瓶膏状的烫伤药,小心翼翼的给季山大腿均匀的上好药,然后又白布条裹着棉花包起来。

  这药其实很贵,而且根本不是这个年代能够生产出来的。

  所以在都市位面买的时候,季言之都是找了那种没有任何字迹的玻璃瓶分装的。

  而他手中拿着给季山上药的,则是大份量的那种,主要是念着侄儿遭了罪,他才毫不犹豫的拿出来,给侄儿上完药又甩给季三河,并且细细的说明注意事项。

  季三河眼睛都红了,“哥我知道,这段时间会看着点小山子的。”

  “你没空,叫你侄儿侄女来帮忙照看小山子也是一样的。”

  随口说了一句,一家子这才出了季三河家,回去吃午饭。下午的时候,季言之扛着锄头和王春花一起去上工了。曾援朝这位大哥,则带着手下的弟弟妹妹,一起去小溪边钓龙虾,抓泥鳅黄鳝。

  这时节的泥鳅黄鳝其实并不算肥美,很瘦,不过纯天然无污染,味道自然是棒棒哒。

  王春花只会做一些家常菜,像什么味道比较重的下水肉菜,泥鳅黄鳝、爆炒龙虾等,做出来总有一股土腥味儿。这主要是王春花做菜和季老太一样抠抠索索,所以平常的家常菜,特别是很符合北方地域限制的炖菜,一般都交给已经在学灶台上活计的季美妮和曾红卫来做。

  王春花平日里除了跟着上工挣几个工分的口粮外,就只剩下缝缝补补和整理家务。而且还有季老太呢,季老太上了年龄,但是手脚特别的利索,可不是王春花这种原本很勤快,但是懒了好几年,直到现在还没怎么缓回劲儿的,能够媲美的。

  几个孩子忙碌了一下午,天色擦黑的时候才说说笑笑的回家。运气不错,钓了小半桶的龙虾,摸了小半桶的黄鳝泥鳅,还有大半桶的田螺。

  “放在盆子里养一晚上,明儿吐完沙再给你们做。”

  “要放干辣椒椴爆炒。”季小宝奶声奶气的点菜。

  “喔呵,老儿子都会点菜了。行啊,明儿我亲自做,包管麻辣又爽口。”

  季言之抱起季小宝丢了丢,就在院子里坐着。

  王春花在洗脚。洗完脚后,她不知道怎么想的,突然冲着季老太说了一句:“妈,小山子那个伤,怕是得穿裙子吧!”

  季言之:“……”

  “老大家的,你脑子一天到晚在想啥?小山子那样能出门?还穿裙子?就在家里光腚待着,还方便上药。”

  听到这话的季美妮噗嗤就是一笑,还是他们奶强。就季山那黑不溜秋的小家伙,养伤期间穿什么裤子啊,还裙子呢,不觉得这是对裙子的一种侮辱吗?

  “阿奶说得对,就该把那猴子拘在家里,好好的养一段时间。”季美妮掐了一把韭菜,递给了曾红卫。“今晚吃韭菜盒子。”

  “行,我多打几个鸡蛋,保管香喷喷的。”

  几年的相处,季美妮和曾红卫,简直称得上如亲姐妹一样亲密无间。特别是季美妮和曾援朝之间产生了朦胧情愫,曾红卫和着季美妮更加的要好,毕竟好闺蜜是未来嫂子。

  曾援朝扒着大蒜,一瓣一瓣儿的丢进了能装十斤水左右的瓦罐里。

  瓦罐里面放了食盐,红糖,再放上剥好的蒜瓣儿,便是最简易的糖蒜做法。

  这时候,泡糖蒜是很奢侈的一件事。比如说红糖就不是很好买,一般都是产妇做月子用来煮鸡蛋吃的,凭票购买。不过曾援朝用来泡糖蒜的红糖是季言之偷偷做的土红糖。

  做法很简单,将甘蔗经过切碎碾压,压出汁液后,再去除纤维等杂质,然后用小火熬煮5—6小时,期间不停搅拌让水份化为水蒸气蒸发掉。这样可以使糖的浓度逐渐增高,成糖浆。最后,高浓度的糖浆在冷却之后,就会凝固成为固体块状的粗糖,而这就是红糖砖,也就是土红糖。

  季言之家如今有十一口人,每人一分自留地,十一口人就是一亩一分的自留地,都是在家的附近,季言之干脆就拿了大概两分左右的田地,种了甘蔗。

  这是村里人都知道的事情,每每甘蔗可以收割了,村里人都会来络绎不绝的问季言之什么时候制作土红糖。还会说自己想要多少斤,亲朋好友想要多少斤,反正每回制作土红糖,季言之家最多只能够留个十斤左右。其中还要分出三四斤,送去王春花的娘家。

  “今儿去小河边钓龙虾摸田螺,发现水芹菜长得十分的好。婶婶,明天我和美妮儿干脆再去一趟小河边,将水芹菜割回来做咸菜。”

  “荠菜做咸菜更好吃。”季小宝举小手,发出正义之音。

  越长越像圆团子,软软萌萌的季草妮抬起脑袋,发出了来自灵魂的拷问。“小弟不是只要是吃的,都喜欢吗?”

  季小宝歪着脑袋:“哎哎,荠菜做的咸菜是要比水芹菜做的咸菜好吃。”

  没有人理他,因为哥哥姐姐们都围着一起剥蒜子,哪怕是刚才拿了韭菜去切碎,好做韭菜盒子的曾红卫也是一样。季老太接过做饭的活计,开始和面加鸡蛋,炸起了韭菜盒子。

  家里人多就是这点好,做什么事情都是热热闹闹的。

  不过粮食消耗得十分的快。

  家里七个孩子,都是长身体的时候,季言之不喜欢像其他家庭哪怕是大人也只给吃五分或七分饱,基本上都是九分饱。哪怕是农闲时候,也是如此。

  这样一来,每回晚上拖回来的百八十斤的大米,不用半个月就会消耗得一干二净。

  所有季言之基本上每隔半月就会去一趟县城的黑市,用晾晒的各种肉干、自家养的兔子等换购一百斤的细粮、二百斤的粗粮。因着世道乱,拉粮食回家季言之都是晚上干的,为此还拖周斌帮忙在县城里租了一间民房,用来当仓库存放粮食。

  这都是家里人心知肚明的事情,而且为了谨慎,暗地里买粮食季言之都是独来独往。季言之有空间,用空间托运可比夜里带着几百斤粮食走夜路安全多了。

  吃过晚饭,几个孩子包括已经十七岁的曾援朝都出门到季三河家,看望腿很受伤的季山去了。他们在季三河家待到很晚,大概九、十点钟,才一起回了自个家。

  知青院也在村尾,不过距离相对远,回家的路上,几个孩子隐隐约约看到知青院隐隐约约亮起了火光。

  几个孩子有些疑惑,不过却没有多心去想这是不是着火了,因为火光闪烁,明显是点的篝火。

  回家时,季言之还没有睡,正点着煤油灯用斧头劈柴火,几个孩子就把事儿跟季言之一说。

  季言之笑了笑:“估计是在办篝火聚会,毕竟文化人都喜欢那个调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