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好运的九零年代第23节(2 / 2)


  “今儿真是个好天气啊。”梁好运走出法院就忍不住感慨。

  张跃民心说,烈日当空,晒的人出油,好什么好啊。你心情好还差不多。

  “万里无云,确实不错。”张跃民跨上车子,“回家吧,媳妇儿。”

  梁好运跳上车子,搂住他的腰,“家里还有肉吗?”

  张跃民:“不买鸡就买鱼。再不济买排骨。不许买五花肉。”。

  “可是爷爷奶奶喜欢——”

  张跃民忙说:“喜欢也不行。”

  “可是鸡肉排骨他们啃不动咬不烂啊。”梁好运也觉得三天两头五花肉不行,“我说句话,你别生气。这么大年纪,想吃什么就让他们吃什么吧。年轻的时候三年吃不上一顿肉。年龄大了赶上好日子,再不让他们敞开了吃,这辈子活的多憋屈啊。”

  张跃民的爷爷生在民国,长在战乱,好不容易战争结束,又赶上国家最艰难的日子,要打仗要还债,还有自然灾/害。也就近十年生活好点。

  这十年要供张跃民上学,还要给家里修房子。老两口都有工资也不舍得买肉。一周一次,还是星期天,张跃民跟张跃华和张悦芳都在家的时候。

  一斤肉不够三个小辈吃的,张爷爷和张奶奶哪舍得吃呢。多是拿馒头蘸油汤,过过嘴瘾。

  张跃民被梁好运说动了,“万一过去了怎么办?”

  “回去跟爷爷奶奶说清楚厉害啊。我觉得吃过就遛弯,上午来回十里路,下午来回十里路没大事。”

  张跃民沉吟片刻,还是不舍得太委屈老人家:“那就买吧。不过不许给他们做红烧肉。”

  “那我们做回锅肉。”梁好运道。

  张跃民禁不住问:“那个肉你会做?”

  “煮熟了捞出来切成片回锅炒就行了。”钱多银不舍得给梁好运买肉吃,梁好运没法解释她会,故意说的简单:“再放点蒜薹。蒜薹先用热水焯一下,再放锅里炒估计就软了。”

  张跃民带她去菜市场。

  菜市场没冰箱,不过肉都放在冰块上也挺新鲜的。

  梁好运买二斤,到家切掉一点瘦肉放冰箱里,留晚上煮面条,剩下的煮好了之后,全切成片跟蒜薹一起炒,炒的时候没放油。随后炒青菜也是就着油锅。虽然串味,张跃民很满意。

  一荤一素,午饭齐活,张跃华和张悦芳也回来了。

  张悦芳震惊:“你们回来这么早,饭都做好了?”

  “案子简单,他们也不敢在法院撒泼打滚,拖延时间没有任何意义,还能要多久。”张跃民把筷子递给爷爷奶奶,“这两个菜都是好运做的。”

  张爷爷嫌弃:“没红烧肉好吃。”

  “有的吃就别嫌弃了。再不好吃也比你儿媳妇做的好。”张跃民道。

  张跃华尝尝肉,道:“比我妈做的好吃。”

  张爷爷瞪一眼他。

  “本来就好吃。”张跃民继续说:“这么热的天,别整天红烧肉红烧肉。清淡的不好吗?跃民,明天中午别做肉了。黄瓜炒鸡蛋也行。”

  张悦芳提醒他:“你不懂,爷爷打算红烧肉配米饭。”

  张跃华以前不懂,听张跃民念叨,吃多了高血压,也怕爷爷奶奶一觉不醒。

  梁好运笑着说:“爷爷,厨房太热,过几天凉快了再做。”

  “让跃民做。”张爷爷接的非常干脆。

  张跃民点头:“不是亲孙子,就是不心疼。”

  一句话把老人家噎的没了言语。

  梁好运险些笑喷,朝张跃民脚上踩一下。

  张跃民把脚缩回来:“以后一周一顿红烧肉。”转向张跃华和张悦芳:“我们不在家,爷爷自个买回来,你们也不许做。”

  张悦芳小声嘀咕:“我也不会啊。”

  老两口也不会。不是笨,而是以前条件不允许他们大口吃肉。

  张爷爷想到这点,又气得哼哼的。

  其实也不是真生气,而是做给张跃民看的。

  张跃民这个铁石心肠的,吃过饭一抹嘴,就骑车去学校。随后瞧着天色还早,打算去公司。结果,到路口看到一群人大包小包的,正四处张望着找车。

  这些人不是旁人,正是张保栓他们。问清楚一路上没出啥事,就让他们去县里。东西放他那儿,回头去市里也省得从家里搬了。

  张跃民那边两间偏房有一间空着,正好留他们放东西。

  梁好运又把大西瓜切了,一群人每人几块,吃饱了才让他们回家。

  离家太近,到家跟家人报声平安,又去县里让梁好运帮他们看看衣服款式咋样。

  梁好运是没卖过衣服,让她当街吆喝,不一定能喊出来。可她买过,也知道人家售货员都是怎么做的,于是就把这些交给他们。

  随后参考他们带来的画册,帮他们搭配好,随后又给他们比划个简易的折叠衣架。

  张保栓他们正愁咋卖。

  衣架一出,立马有人回村找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