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761死守扬州(1 / 2)





  我们接下来讲的是左良玉的兵变是怎么回事。

  四月初四日的时候,宁南侯左良玉突然举兵东下。

  左良玉之所以举兵东下,是因为他和朱由崧马士英等人有诸多的恩怨。

  当初,马士英拥立朱由崧的时候,左良玉并不赞成,也不参与拥立之事。

  这样一来,朱由崧的封四镇时,并没有封左良玉。最后是看在他拥有军队的份上,封了他为侯。

  一个希望得到最大的重用,一个却不把他怎么重用,矛盾遂不可调和。

  有了这根本矛盾之后,左良玉的兵变也就是早晚的事情了,只要有个直接原因,立即暴动起来。

  火药是有了,就差点火的人。

  很快,这点火的人也出现了。

  那就是监军御史黄澍,他在朝廷上和马士英、阮大铖大吵了一顿,并且摆出左良玉,可是,马士英和阮大铖根本不买左良玉的帐。

  黄澍回到左良玉的军队,马士英派人去捉他,左良玉却“留澍不遣。”

  左马的矛盾就更加深了。

  黄澍趁机与左良玉的诸将日夜以“清君侧”为请,而左良玉踌躇弗应。

  他很清楚,“清君侧”的行动要是不成功,就是谋反!

  想要“清君侧”成功,一要名正言顺,二要史可法他们回救不到。

  不久,左良玉的机会就到了。

  因为就在这时,发生太子事,同时,满清进攻淮扬,史可法走不了!

  黄澍又借太子事激众以报己怨,召三十六营大将与之盟。

  左良玉看见大家情绪激动,于是“反意乃决”,立即传檄讨马士英!

  左良玉有客叫胡以宁的,他的名字叫以宁,实际上没有带给左良玉宁静,而是带给他以闹!他献计,用伪太子手书血诏。

  左良玉大喜,当下佯受诏,为坛而哭,洒血誓师。

  他心惮江督袁继咸在九江。

  胡以宁充分发挥他“以闹”的本事,去当说客,闹得袁继咸受不了。

  袁继咸被说得犹豫起来,虽未答应,但是,答应和左良玉面谈。

  左良玉大喜,当下部署三十六总兵而东,以江西属其部将金声桓。

  左良玉驰疏列士英罪状,又传檄各镇,无非说几点,第一,马士英的罪状;第二,朝廷的腐败;第三,声明自己此举的正义。

  他传檄之后,又沿途张示,并称本藩奉太子密旨,率师赴救。

  马士英等大惧,京师戒严。

  袁继咸疏请赦太子以遏止左良玉的兵变。

  马士英哪里会听他的鬼话,把太子交过去的话,左良玉可能要另立政府了!

  他马上调黄得功、刘良佐离汛,遣刘孔昭、阮大铖、方国安、朱大典共同抵御。

  马士英等人担心还抵挡不住左良玉,又把史可法的军队调回去了。

  然而,不等史可法赶到,左良玉先一命呜呼了。

  四月初,左良玉兵至九江,邀江督袁继咸到舟中相见。

  左良玉希望袁继咸和自己一起“清君侧,救太子”。

  袁继咸不答应,并且向诸将下拜,请求他们“爱惜百姓”。

  左良玉答道:“谋陷太子,臣下所为,与今上无干。若爱惜百姓,大家本心,先生何必过虑?”没想到袁继咸回城后,他的部将张世勋已经同左部将领私下勾结,夜间纵火焚烧全城!左良玉部兵乘势入城杀掳淫掠。

  袁继咸急得想自杀。

  左良玉并没有命令自己的军队进城烧杀,他得到消息,当时又在病中,望见城中火光,大声说了一句话:“予负袁公!”说罢,呕血数升,是夜死。

  左良玉死后,部下诸将推其子左梦庚为首领,把袁继咸拘禁在船中,继续引兵东下,先后占领彭泽、东流、建德、安庆,兵锋直通太平府。

  不过,左良玉死后,他的军队已经没有能力攻打南京了,再说,黄得功、刘良佐以及史可法的军队也赶到了。黄得功还和左梦庚的军队大战一场,打败左军。

  左梦庚只得带着军队在九江观望形势的变化,后来,清军攻破南京,左梦庚和黄澍赶紧降清了。而袁继咸宁死不降,被满清杀害。

  再说史可法在无奈和悲愤中领兵过江,回师救驾,可行至草鞋峡时得到报告说黄得功等部已击败左兵。

  史可法请求入朝召对,他想向皇帝说明真正的敌人是满清,要把所有的兵力用来抵挡满清!

  这样,弘光政权或可保住!

  哪里知道马士英怕他入朝后,自己首辅将保不住,建议朝廷下旨,不让他面圣。

  朱由崧便下旨:“北兵南向,卿速回料理,不必入朝!”

  史可法接到诏书,他知道自己的命运就此有结局了,弘光政权也将难保了,因为淮扬防线已破,自己回去也是万难抵挡住满清的,可是,皇帝下旨了,自己又不能不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