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683李东阳的理政(1 / 2)





  徐溥离开之后,朱佑樘重用了三个人,分别是李东阳、刘健、谢迁。

  这三个人,为朱佑樘再现了仁宣之治。

  我们先说李东阳。

  李东阳出身很好,一出生,就是军籍身份,居住京城。

  这个出身,只能为他带来好的资源。他想由此成就,还需要做一个有能力的人。

  李东阳从小就有能力——神童!

  他四岁就能够写一尺见方的大字!

  一个孩子,四岁就能写大字,确实神奇!

  而且,古人的四岁,就是我们今天三周岁!

  我们有孩子的人,可以想一想,我们的孩子,三岁的时候会干什么?我相信,大多人和我一样的回答:能不把屎尿拉在裤子里,就已经非常了不得了!

  而李东阳,已经会写字!

  朱祁钰听说了之后,立即召见了李东阳,并且当面测试。

  测试的结果令朱祁钰非常高兴,当下将李东阳抱着放在自己的膝上,赐给他水果和纸币。

  后来,朱祁钰又两次召李东阳讲解《尚书》要义,很合明景帝的心意,命他进入京学。

  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李东阳十八岁,考中进士,被推选为庶吉士,授予编修职位。后来,逐渐升为侍讲学士,担任东宫讲官。

  弘治四年,公元1491,李东阳参与的《宪宗实录》编纂完毕。

  李东阳由左庶子兼侍讲学士,提升为太常少卿,仍旧兼任着以前的官职。

  弘治五年,因发生旱灾朝廷广开言路。

  李东阳一条条摘录《孟子》七篇的要义,附上对时政得失的看法,共计数千字,呈送皇帝。

  朱佑樘看了,很是赞赏。

  内阁大臣徐溥等因为皇帝的文告命令繁多,请求仿照先朝王直旧例设官专门负责,于是,提升东阳为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进入内阁专门主管诏书命令。

  弘治八年,李东阳以现任职务进入文渊阁,参预机要事务,与谢迁同一天到位。

  弘治十七年,公元1504年,阙里庙重新建成,李东阳奉命前去祭祀。

  他返回后上疏说:“臣奉使命急速上路,正遇上极为严重的旱灾。天津一带,夏麦已经枯死,秋稻还未下种,纤夫衣不遮体,扛锄的农人一副饥饿的面容,盗贼四处横行,其中青州尤为严重。南方来的人说,江南、浙东的道路上挤满了流亡的人,地方户口减少,军队人员空虚,仓库里无十天的积储,做官的短缺好几年的俸禄。东南是国家财赋重地,一年的大荒已经到如此地步,北方人苟且懒惰,向来没有积蓄,如果今年秋天再歉收,民众如何承受得了?事情的变数,恐怕是难以预测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