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310张九龄的治国(1 / 2)





  命运,总是让人难以抓摸!老子说的,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祸福之间,总是在转换,当你觉得是福的时候,说不定祸就跟着来了;当你觉得是祸的时候,没想到却是福气!

  就在张九龄最艰难的时候,他的运气开始转好,那是因为姚崇被罢免,宋璟为宰相,朝廷里没有了对他使绊的人,使得他能够得到公平的待遇。

  开元六年,公元718年春,张九龄被召入京。

  他到京后,因修大庚岭路有功,被拜左补阙,主持吏部选拔人才。

  张九龄的才学与能干渐为大家所认识。

  吏部考试选拔人才,他与右拾遗赵冬曦四次奉命参与评定等第,都能公允服人。

  开元七年,改任礼部员外郎,开元八年,又升迁司勋员外郎。

  开元九年,张九龄的运气更好,因为张说入拜为宰相。

  张说对张九龄早寄以厚望,见他果然文才出众,又和自己同姓,便与他论谱叙辈,夸奖张九龄是“后出词人之冠也”。

  张九龄靠着张说的赏识和提拔,一路飞升,做到了中书舍人内供奉。

  然而,张九龄并不因为和张说关系密切而随声附和,他对张说的断然行事多有劝说,这体现出他办事公允和卓有预见。

  李隆基东巡泰山封禅,封禅之后有进阶行赏之事,张九龄因此提醒张说选择随行人员要注意选那些清流高品,以免引起非议。

  然而,此时的张说,早已不是无私的张说,他选定从行登山的官员,许多是官阶较低且与己所亲者,这果然招致一片怨言。

  张说对李隆基所赏识的御史中丞宇文融奏事也多压制不理,张九龄提醒他“不可不备”,张说没放在心上。

  开元十年,张九龄升迁担任司勋员外郎。

  这时,张说担任中书令,他与张九龄同姓,排序结为宗族兄弟。

  张说特别亲近和看重他,张九龄也很高兴,对张说很赞赏。

  与张说成为兄弟后,第二年,张九龄被任为中书舍人。

  就在张说权力膨胀的时候,他的危险悄然而至。

  实际上,他最大的危险,就是他不断任人唯亲,势力逐渐壮大,使得皇帝对他再没有放心。这一点,使得了他注定会垮台。

  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四月,宇文融和李林甫等人弹劾张说。

  李隆基立即下令严查,一查就查出了张说许多的经济问题,当下被罢相。

  张九龄由于是张说的人,也受牵连,被改任为太常少卿。

  六月,他奉命祭南岳及南海,就便归省。是年秋,张九龄回京,仍被指为亲附张说,调任外官,出为冀州刺史。

  张九龄看到形势不妙,当下以老母不欲从之任所为由,表请罢官。

  这是很聪明的做法,形势不利,就要懂得潜伏,懂得夹起尾巴做人。

  翌年三月,张九龄被改任洪州都督,算是关照他,因为洪州在江西,与韶关邻近,让他可以照顾家人。

  张九龄在洪州任上,写了《在郡怀秋》诗二首,表达了时不能用,忧郁思归的心情,其一为:

  秋风入前林,萧瑟鸣高枝。

  寂寞游子思,寤叹何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