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59节(1 / 2)





  刚刚听的时候,青漓几乎疑心自己听错了,略一定神,才含笑道:“太妃的意思是?”

  “左右也只是小儿女之间的事,”恪太妃笑容满面,似乎并不认为自己说了什么要紧话:“陛下这样疼娘娘,所以才厚着脸皮过来求一求罢了。”

  “安平候之女温婉娴雅,自是极好的人选,”青漓答得滴水不漏:“可安平候那里如何安排,陛下又是如何思量,委实不是本宫所能猜度,太妃所言,本宫只怕是有心无力。”

  七王的王妃已经去了几年,一直不曾续娶。

  一来,是恪太妃自己不想。

  ——她还想着叫自己孙子过继到皇帝名下呢,万一儿子娶了新王妃,隔着一层肚皮,对这个原配所生的孩子有什么恶意,坏了她的念想,那可如何是好。

  二来,则是客观条件不允许。

  七王是皇帝的兄弟,王妃的续娶与否,自然也要问过皇帝的意思。

  可前些年里头,皇帝自己都没娶,七王与他感情平淡,也不好过去请皇帝为他选秀,另择新妻,加之对原配还有些情意,身边诸多妾室也不愿迎过来一位新主母,有意无意的吹枕边风,此事便一直搁置了。

  直到皇帝大婚前下了选秀的旨意,七王才重新动了这个念头。

  恪太妃看上的人选是安平候之女梁婷婷,也是青漓闺中的手帕交。

  安平候也是大秦开国传下的爵位之一,同魏国公府历来有交,两家的女儿交好,也是理所应当。

  而那些能够历经几代不被削去的爵位,掌家之人也必然有足够强硬的手腕在,恪太妃也是看上了安平候梁氏的影响力,这才动了结亲的心思,又怕皇帝随意给儿子指了人,这才事先过来求皇后。

  说心里话,青漓是不想叫梁婷婷嫁到七王府中的。

  虽说那也是正经的王爵,可七王身份之尴尬,也是明摆着的。

  再者,他毕竟已经有世子了,府上莺莺燕燕也不少,安平候的门第不低,随便嫁到哪一家去都能做原配正妻,做什么非要轻贱自己,嫁到这样的门楣去呢。

  恪太妃,可不是个好相处的。

  更不必说,皇帝那边还不知道是如何安排的,她这个皇后,怎么好早早的许诺出去?

  提出来的话被皇后推拒了,还是当着沈张二位太妃的面,恪太妃便觉有些下不来台,面上笑意收敛几分,道:“娘娘这话说的,是不想帮我了?”

  “太妃说的哪里话,”她不客气,青漓神色也淡下来,漫不经心的看一眼手边茶盏,道:“陛下不知,本宫怎么能擅自将事情给定下?七王尊贵,安平候之女贤淑,若是得了陛下明旨赐婚,那才称得上是天作之合呢,太妃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恪太妃是做了祖母的人,却被这样一个小辈说教,面上更觉下不去,可皇后毕竟是皇后,便是不给脸面,也只能生受着,强笑着道:“娘娘说的是,亏得我一把年纪,却想不明白这点事儿,也是惭愧。”

  青漓神态自若:“太妃不过是关心则乱,挂念着七王罢了。”

  “做母亲的,哪里有不挂念孩子的呢,”沈太妃眼见气氛微僵,便含笑开了口,她是那种极柔婉的美,微微一笑,便觉春风拂面:“等娘娘为陛下生了皇子,便能明了此中滋味了。”

  张太妃看一眼坐在一侧不语的两位公主,也含笑凑趣道:“陛下这样宠娘娘,小皇子只怕近在眼前了。”

  “儿女都是好的,”二位太妃话说的好听,青漓自然不会拂了人家情面,只看向两位公主道:“皇子公主皆是一样,若是像二位太妃一样,得一位公主,温婉得宜,也是极好的。”

  恪太妃被这几句话刺了心——皇子公主皆好,却是在身体健全的时候,若是皇后将来也得一个天残的孩子,可还说得出这种话吗?

  借着宽大衣袖遮掩,恪太妃狠狠在自己手心儿掐了一下,向青漓道:“说起公主,我倒是想起另一桩来,燕云公主抵京有些时日,陛下究竟想着如何安排?”

  “——人家巴巴的赶过来了,总要有个说法才是,娘娘说,是不是?”

  第62章 账目

  “太妃这话问的有意思, ”青漓漫不经心的喝口茶, 垂着眼, 遮住眼底的冷光,笑吟吟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陛下那里都没出结果, 倒是叫太妃辛苦, 理会这些杂事。”

  她轻轻挑起一侧眉梢,缓缓道:“——有心了。”

  恪太妃本也是谨小慎微的性子, 不然也不能在宫中呆这么多年,可架不住被那个过继的传闻将心给养大了,平素接触的又多少女官与另两位太妃, 少不得长几分脾气, 此刻到了皇后面前,未曾忍住一时之气, 含讥带讽的说了几句。

  此刻听皇后语气不善,她便暗自后悔了,面上赔笑起来:“看我这张嘴, 总是说些有的没的。”

  挂了几分温和笑意, 恪太妃道:“人上了年纪, 便喜欢管这些闲事,成日里想些有的没的,娘娘大度,勿要同我计较才是。”

  “本宫本就是小辈儿, 哪里有同太妃计较的道理,”青漓低头去看自己腕上的镯子,顿了一会儿,又抬头笑道:“先帝忌辰将至,太妃若是清闲,倒不如抄几卷经文祭奠,既能寻个事情做,又能表一表哀思,一举两得。”

  恪太妃面色有瞬间的僵硬,随即又遮掩了过去:“娘娘说的是,我素来愚钝,竟不曾想到这里去。”

  “太妃哪里是愚钝,”青漓淡淡道:“正是太过于聪慧才是。”

  恪太妃被接连讽刺了几句,旁边又有沈张二位太妃与两位公主,面上更觉下不来,遮着帕子干笑一声,不再说什么了。

  几位太妃告辞后没多久,约莫一盏茶的功夫,便有宫人入内通报——尚宫局的诸位女官前来向皇后问安,呈递宫中历年账务。

  按制,宫中本应是由两名尚宫一道,总理六局二十四司的,皇帝登基的时候,将六局二十四司交与侍奉过何妃的秦氏掌管,秦氏之下才是二位尚宫。

  为此,宫中人见了秦氏,多称一声大尚宫,以示其中差异,也是表尊敬的意思。

  秦氏约莫五十上下,多年养尊处优下来,面容倒不见老,两鬓微微见雪,倒是一副慈眉善目的情态。

  毕恭毕敬向青漓问安后,她便止不住落了泪,连连欣慰道:“可惜太后去得早,若是到了今日,见到陛下立后,夫妻和顺,不知会有多高兴。”

  毕竟是先太后身边的旧人,提起来的又是正经婆婆,青漓少不得要附和一二,面露哀思:“好在陛下一切皆好,母后泉下有知,想来也会欢喜。”

  “娘娘说的很是,”秦氏拿帕子擦了眼泪,红着眼圈儿道:“太后最挂念的便是陛下,眼见陛下得了娇妻,哪里会不欢喜呢。”

  “呀,看奴婢这张嘴,”秦氏低垂着头,脸上带笑,却也有掩饰不去的伤感:“大好的日子,倒叫娘娘跟着扫兴,该打,该打。”

  青漓轻轻劝了几句,算是尽了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