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36节(2 / 2)

  陈素忽地扯住孟在的袖子,低声道:“表哥?”

  孟在一怔,陈素的神情,宛如当年他送她入宫时,她又害怕又强忍着害怕,想依靠他却无可依靠的模样,令人心疼之极。

  “你进殿前司的那年清明节,在后苑蔷薇架下,都怪我喝醉了,才对不住表嫂。”陈素的眼中笼上轻雾,耳根发烫。那件事她一直心中有愧,也许她只是做了一场梦,她也吃不准究竟是梦还是真。但孟在一直待她和六郎格外不同,若没有他暗中护着,六郎和阿予如何能平安长大。她无端惹上了高似那样的魔星,不想孟在也有什么误会。六郎的的确确是先帝之子,她记得清楚,那夜之后她的小日子就来了,后来才有了六郎。

  孟在的眉头皱了起来:“我进殿前司的那年清明节?”太过遥远的事,但是陈素的话他不明白,后苑蔷薇架,喝醉,对不起杜氏?孟在下意识地说道:“那日我不在宫里——”他心头猛然一跳,后面的话竟再也说不出口。

  朝阳猛地跳出垂拱殿的屋脊,落在陈素的眼中,刺得她两眼发疼,还未来得及有任何反应,女史欣喜的声音响了起来:“稳婆来了,快!快些!”

  陈素费力地转过头,看向那拎着裙裾小步跑过来的稳婆和医女,还有好几位捧着热水布匹的宫女。

  他说什么了?他不在宫里……

  陈素勉力挤出一个笑容:“没事了。我进去了。”她急急转身要奔回后阁之中,踉踉跄跄的几乎摔了一跤。

  孟在伸出手,却扶了个空。她飞起的菱形万字纹道衣裙裾,像受了惊的蝴蝶,匆匆远去。后阁内隐隐传出魏氏闷闷的吃痛之声。

  ***

  一个时辰后,赵棣叛军攻入了来不及堵上的酸枣门。孟在传下军令:北城门守军退至蔡市桥,寸土必争,街巷必战。外城东城守军和内城北城、东城守军即刻增援。二府却跟着又传令:放弃外城,紧闭内城所有城门,收回孟在指挥京师禁军的军权。

  各营禁军有的坚决听孟在军令,将叛军引入各街巷苦战。也有听令二府的,撤出守地,退往内城。

  垂拱殿中,群臣已停下了争论不休的劲头,木然地看着上首的几位宰执,纵然有治国之才,但在兵刀之下,又有什么用。此时能倚仗的,只有京中禁军了。

  偏殿里苏瞻看着苏昉,怒道:“退回内城而已,怎么会是投降?你弃祖母不顾,便是来和我说这种废话?在你心中,爹爹便如此不堪么?”

  312.第三百一十二章

  第三百一十二章

  苏昉很少见到父亲的怒容, 在他印象里, 娘亲离世后, 他有过短暂的失态的悲伤,翁翁去世他丁忧时,也有过壮志未酬的落寞, 即使王璎恶行被揭发出来,父亲也不曾这般愤怒过。

  “二府竟然弃外城五万百姓和两万禁军不顾,为何不索性直接开城投降归顺?”苏昉冷笑着问道。

  即使在偏殿内, 他们也能听到外头乱糟糟的一片。疾步奔跑的声音, 盔甲、兵器相碰的声音,呼喊声, 却好像一道无形的屏障, 将父子俩和外面的世界隔了开来。

  苏瞻看着儿子焦灼的眼神和激愤的神情,深深吸了口气:“城破在即,皇帝太后被乱党所挟,朝臣如无头苍蝇,若不是二府及张子厚邓宛等人还在立撑, 只怕立刻开城归顺的会占了大半。不放弃外城,五万百姓两万禁军不免血流成河。这是二府不得已的决定,何况还要和福宁殿内的乱党交涉——”

  他猛然停了下来, 自己为何莫名地要对阿昉解释这些军政大事……

  苏昉眼中有什么一瞬间破裂开来, 脸上流露出悲怆之色, 他朗声道:“父亲!七万军民, 瞬间遭朝廷遗弃于兵刀之下, 该何去何从?归顺赵棣,内城和皇城如瓮中之鳖。抵抗赵棣,同样血流成河。儿子求父亲下令,绝不放弃外城,把军权交还孟将军。陛下和娘娘尚且不顾生死,身为臣民何足惜!理当上下一心让叛军寸步难行!城中有人有粮,定能坚持到六郎大军抵达!”

  苏瞻沉默了片刻,阿昉年方十八,还是血性少年,他平日再温和,骨子里还是有着他母亲那种宁折不弯的性子。苏瞻伸手拍了拍苏昉的肩头:“燕王还未抵达洛阳,怎能及时赶回?”

  他沉痛地道:“万不得已时,爹爹的声誉难道要比这数十万军民的性命更重吗?难道非要鸡蛋碰石头?退让,有时只是一种权衡之策,能换来短暂的喘息,再做图谋。”

  苏昉眼中酸涩难当,忍不住吼道:“十余万军民,我从百家巷到翰林巷,没见多少怕死之人,卖包子的鹿氏夫妻,卖馄饨的凌氏夫妻,甚至卖药汤的老婆婆,都在奋力抵抗乱党!可在垂拱殿,在这里,百余朝中官员,除了邓中丞和张理少,竟再无不怕死的人!将责任推到陛下和娘娘的安危身上,便可保住自己的性命么?这不是权衡,是懦弱,是贪生,是怕死!”

  “啪”的一声脆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