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14节(2 / 2)

  官家失笑道:“倒是个实诚的孩子,那你为何不明哲保身?”

  “六娘幼承庭训,有幸读过几本书认得几个字。虽身为女子,却也知道君子之怀,蹈大义而弘大德;小人之性,好谗佞以为身谋。比起被责罚,六娘更怕自己成为小人。”六娘温声答道。。

  “那若是娘娘有错,你可还会进言?”官家笑容不减,继续问道。

  六娘犹豫了一下:“娘娘行事,非常人可揣摩,对错是非,更非常人可判定。六娘只知若非德行有亏,小疵不足以妨大美。”

  “掌籍一职,在二十四掌中排第五,可见娘娘甚信任你的才学。孟氏族学,扬名天下。之前我也见过孟氏女学出来的张氏,考校过一番,确实才情兼备,也配得上五郎。淑德你说说,这天下百姓心中,什么最为重要?”官家招手将赵栩唤了过来,指了指崇王。赵栩跪在案几边上,替崇王倒了一盏茶,将他面前的酒盏挪开,又弯腰替他将那两只僧鞋套上。

  崇王笑着摇摇头,看向眼前的孟六娘。

  六娘心中甚是为难,思忖着该如何作答。答不好,官家也不可能违背太后的意愿免了自己进宫,还丢了族学的脸。她虽然一贯平和不争,可要在父亲家人面前,显得不如张蕊珠,她却也不愿意。但若是答君王或朝廷,却也未见出色。

  这时身边的九娘交叠在小腹前的双手轻轻动了动。六娘眼角见她手指微动,离裙一分,直指地面,顿时明了。

  赵栩眼皮微抬,将九娘细微动作尽收眼底。

  “陛下,天下百姓心中,以田地为最重。”六娘语气不变,心中暗暗舒出一口气。

  孟存和苏瞻都面容一肃,心中对太后更添了敬佩。

  官家轻笑道:“难道我这大赵帝王,在百姓心中,竟然不比这几亩薄田重要?”

  孟存眼皮一跳。苏瞻嘴角微微勾起,甚是期待。

  “《史记》有言: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自始皇帝一统天下,千年来朝代更替,帝王轮换未断。六娘没有见过百世千世传下来的基业,可中原大地,无论分成多少国,这土地,纵然因涝灾旱灾兵祸荒废一年两年甚至十年八年,始终还是会有人去耕种去收获。所以百姓心中最重的,六娘以为,一餐饭而已。”六娘的声音,清澈平静。

  官家哈哈大笑起来:“说到食为天,我也饿了。和重,今日倒要看看你今天准备了什么。”他看看赵栩,又看看六娘,甚是满意,就招手道:“太初,来这里。”

  陈太初行至案前,躬身行礼。

  官家看看陈太初和九娘,两人看着的确十分相配,问道:“九娘是忠义子孟叔常的嫡女?你母亲是和重的表妹?”

  九娘行了拜礼:“禀陛下。民女生母林氏,乃家父侍妾。民女蒙嫡母不弃,记为孟氏嫡女。”

  赵栩听她不卑不亢的声音,直接说了自己的出身,心里的苦涩更浓。

  官家有些吃惊,转念想到孟叔常乃是阮氏所出,却庸庸碌碌无所成就,不由得皱了皱眉,语带可惜地感叹道:“你父亲——唉,你能嫁去陈家,倒是个有福气的。等礼成了,太初,你便上书替孟氏请封吧。”

  九娘眉头微微一动。赵栩薄唇紧抿,正要发声,一柄宫扇忽地压在了他手上。他侧过眼,见三叔崇王正微微摇着头。

  陈太初一拱手,朗声道:“多谢陛下恩典!孟氏乃大赵百年世家名门。九娘乃先贤孟子后人,家学渊源,才德出众。能和九娘议亲,非九娘之幸,实乃臣之大幸。”他看了九娘一眼,对着官家跪了下去:“还请陛下恕臣唐突不敬之罪。”

  九娘眼中一热,自己何德何能,陈太初竟要、竟敢这么维护自己!赵栩双手已握成了拳,垂眸看着那柄宫扇。

  官家一滞,不免多看了九娘两眼,这般惊人的美貌,难怪陈太初在御前也要维护于她。他想起阿予,亏得陈青还是阿予的亲生舅舅呢,竟百般推托,不肯做自己的亲家。娶妻娶贤,长得好看有什么用!何况阿予也不比这孟九娘差!这么一想,官家心里越发不舒服了。

  “孟九娘。”官家有些酸溜溜。

  “民女在。”九娘声音略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