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66节(2 / 2)


  ***

  宝津楼后面的偏殿,女史带着宫女们上了茶水点心干果,退了下去让祖孙俩好好压压惊。

  梁老夫人半搂着九娘,看着她喝了热茶吃了些点心,才慢慢问她:“和婆婆好好说,你究竟是怎么掉下去的?”

  九娘一愣,仰起脸看着梁老夫人。好一会儿才决定说实话:“婆婆,有人推我了。”

  梁老夫人点点头:“你拉住阿予不放,做得很对,做得很好。可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有人推你?”

  九娘想了想:“是因为捶丸?”

  梁老夫人叹了口气:“这捶丸赛已经举行了很多年,可我孟家的小娘子们,从来没有请过教习回来专门教这个,无他,非正道也。时人靠捶丸赢取财物,有利可图。一旦有利可图,必然有害相生。你争强好胜,宁可胳膊脱臼也要赢过蔡氏,赢过别人,这已经是大错特错了。婆婆再三交代,咱们家的女儿,不需要这些虚名,不需要这些奇技淫巧。你可有将婆婆的话放在心上?一夜之间名震汴京,却遭来杀身之祸。虽说人性本善,可这后来变恶的也不少。你无害人之心,人却有害你之意。只有千年做贼的,哪有千年防贼的?谨慎能捕千秋蝉,小心驶得万年船。谨小慎微、安守本份这也是我孟家三百年来历经改朝换代依然能存于世间不倒的处世之理。”

  九娘默默低了头,这件事,她是考虑得不够长远,总是忘记自己还是七岁的幼童,尚未长大。

  梁老夫人摸摸她的头:“我们孟家,素来男子是树,女子是花。婆婆让你去进学,你就是我孟家的小娘子,整个汴京城整个大赵谁敢小瞧于你?你大伯娘家的三娘,也是庶出的,嫁了她自己选的如意郎君。夫家可敢看低一点点?咱们家的女子,需记住,有一族之力撑着你,你只要规规矩矩过好自己的日子就好。若要累死累活去拼,和那普通百姓家有何差别?你要懂得这个道理,日后做事就不会有偏差。”

  九娘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言论,和她前生所领会的截然不同。王妋的一辈子,是身为青神王氏的嫡女,背负着荣耀家族的使命,联姻也好,幕后听言也好。她身上抗着的是家族的骄傲,两姓的纽带。最后她和父亲对抗整个家族的骄奢堕落时,是悲愤的无奈的痛苦的。以至于父亲宁可放弃族长之位,也不愿过继庶弟们的儿子,最终长房户绝。而她,也是宁可青神王氏唯一的嫡出长房户绝,也不愿长房被那些堂叔们污了清名。

  可是,婆婆,却说身为世家的女子,只要背靠大树好乘凉?

  梁老夫人又道:“阿妧,你听好了,不只今日的捶丸赛没有了,日后也没有了。你们四个,好好的在女学进学,那些争强斗胜的事,日后一概不许参加。”

  九娘点头应了。她虽然并不完全认同梁老夫人这种说法,但她已经试过另一条路,的确很辛苦很累很多遗憾。试一试这条没走过的路,未尝不可。

  梁老夫人见她答应了,又嘱咐她:“今日有人推你之事,不要再提。就算姐妹之间,也不要再提了。知道吗?”

  九娘又点点头,她估摸赵浅予也不会提起被推的事。

  外间鼓声越发喧嚣,熙宁五年的金明池,官家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正式开始了。

  ***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熙宁五年金明池还没关闭,汴京城酒家瓦舍里已经口口相传,承安郡王、陈衙内、苏东阁如何智勇双全救了公主。

  待到了年节前,大街小巷又热议起大赵在位十几年的蔡相,竟然因小小的福建泉州抵挡所一案遭到罢相。

  转过年来的熙宁六年寒食节前,汴京人最爱的苏郎,终于成了大赵首相。只可惜首相才做了还不足一年,到了熙宁七年的正月底,百姓们又开始感叹苍天无眼。苏相的父亲不幸过世,苏氏兄弟二人丁忧返乡守孝三年。转眼间蔡相又获起复。

  兜兜转转,你方唱罢我登场,谁又能来去无牵挂。只有翰林巷的孟府,似乎淡出了汴京城。花开花谢,花谢又花开。孟家的几位小娘子们也似乎被汴京贵女们遗忘了。

  如今这两年,汴京城里风头最盛的小娘子,当属蔡相的孙女蔡五娘,还有在这两年升官极快的枢密院都承旨张子厚大人的女儿张娘子。熙宁九年一入夏,蔡相再次上书请立鲁王赵檀为太子,传闻宫中属意从蔡五娘和张娘子里选一位嫁给鲁王为正妃。

  熙宁九年的七月里,暑热正盛,蝉鸣蛙声,此消彼长。

  亥正一刻,孟府木樨院听香阁的东暖阁里,却传来一声惨厉的尖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