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六百八十一章迁都构想(2 / 2)


  一双柔夷,却伸向腰带,轻轻一拽,宽衣解带地走向了内室。

  ---

  “哈哈,老哥,别来无恙啊。”

  杨霖红光满面,一边笑着,一边走了出来。

  花厅内早已等候多时的杨戬,轻轻叹了口气,脸上已经是一副笑颜,道:“杨老弟,半年没有见你,你再晚回来几天,老哥哥这一把老骨头,说不得就要入土了。”

  “这怎么说的,我看你精神矍铄,老当益壮,怎么说也能活到百岁往上。”

  杨戬握住他的手,道:“借你吉言吧。”

  杨霖感受到老太监有些落寞,一时也有些感慨,这人一定要有后啊,不然到了杨戬这般地步,又有何用?

  辛辛苦苦,如履薄冰,这么多年好不容易功成名就,却为了身后事如此犯愁。

  像蔡京,明明比他还老,却根本不担心。他的儿子蔡绦,就在自己门下,是自己的爱徒,将来势必要挑起蔡家的门楣的。

  不过就算自己再怎么理解他,也不能为了他破坏了自己的打算,今天说什么也要把他糊弄过去。

  杨戬也没有了往常的耐心,直接开门见山,道:“文渊,咱们是多年的交情了,从你进汴梁第一天,咱家就为你接风洗尘。如今老哥老了,活不了几天了,你也知道咱家这种阉人,一旦死了就是什么都没了。这半辈子兢兢业业,赚下这点名利,岂不苦哉?”

  杨霖没想到他这么坦诚,料想也是知道说什么都瞒不过自己,索性把心里话如实说了。

  他越是这样,反倒越是能打动杨霖,想起这一路的仕途,杨戬始终是自己的一伙的。

  当初他和蔡京交好,在自己单挑韩忠言,打响了自立门户的第一枪之后,杨戬就迅速站到了自己一边。

  到后来和刘清水,组建万岁营、缉事厂、皇城司这正义三巨头联盟,更是把满朝文武得罪了个遍。

  最后汴梁宫变,这厮七十岁高龄,提着一把刀当着赵佶的面,就在龙榻前插进了梁师成的身上。

  往事一幕幕而过,杨霖眼皮一抹,舒了一口气,道:“老哥哥,我答应你,无论如何,都把你的爵位,传给你的侄儿。”

  杨戬眼中老泪闪烁,却忍不住一笑,道:“咱家就知道,没有看错人!”

  送走了杨戬,杨霖有些意兴阑珊,赵佶在堆玉楼上喝西北风;梁师成已死;杨戬、蔡京垂垂老矣;韩忠言、曾布远谪边陲;高俅赋闲在家蹴鞠...

  一代新人换旧人,往日里那些敌手、朋友,都已经或者行将退出汴梁这个舞台。

  那么汴梁,到底又该如何退场呢?

  这里见证了整个北宋王朝的兴衰,见证了无数名臣武将的风光和落寞,更是见证了一首首名传千古的诗词。

  毫无疑问,汴梁是个奇迹之城,是人类文明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即使是千百年后,人们还能从史册的只言片语中,惊叹于东京梦一般的风华。

  贸然择地迁都,肯定是不行的,一定要权衡再三,不然只怕将来国家根基不稳。

  一个念头,开始出现在杨霖的心头,让他蠢蠢欲动。

  与其选择一个城池迁都,不如在如今的版图上,建造一座足以媲美开封汴梁的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