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五百零六章各不相同的邻居们(2 / 2)


  猫捉不住老鼠可以继续捉,老鼠一旦稍有不慎,命就没了。

  落地之后的将官,左右看了看,贱笑着道:“没事,小人能走了么?”

  “滚吧!”

  将官连滚带爬走了之后,耶律大石的副将沉声道:“将军,算了吧,这等朝廷怎么会援助你我,不如往西撤吧,让他们自己来和女真人交锋。”

  “我们西撤的话,契丹人何时才能回到自己的故乡?”耶律大石摇头道,声音中有一丝难以掩饰地落寞。

  “这样的朝廷,难道还能复国不成?”

  耶律大石心中虽然比谁都气,但是还是不得已安抚自己的心腹,若是他们不和自己一条心,就真是一无所有了。

  “正是因为朝廷如此,我们才更没有资格退缩...”

  即使是这般境地,耶律大石的肩膀,也没有一丝的松垮。

  ---

  高丽,历来是中原王朝的死门,谁动也不行,必须是我的藩属国。

  一代雄主隋炀帝死也要征服高句丽,为此丢了江山;大唐直接攻破了都城,扶持了傀儡政权;大明内外交困的时候,也不忘了派兵平定两次壬辰倭乱;就连那个笑话一样的大清,该放弃不该放弃的都放弃,日本打朝鲜的时候,还是要派兵死磕。

  后世开国之后,百废待兴,战争的创伤还未愈合,整个中华大地还在舔伤口的时候,有人动了这块逆鳞,照样是撸起袖子跟他干,即使对手是当时不可一世的大国,必须保证这块地方是中国的小弟。

  朝鲜一旦不再掌握,相当于在幽燕开了一道门。唯独大宋特殊,因为大宋实际上,一直没有和高丽接壤,直到杨霖收回的幽燕。在这之前,宋朝和高丽之间,还隔着一个大辽南京府呢。

  这块地方既然这么重要,为什么没有并入国土,其实也是有原因的。

  这个地方的政权,千百年来,因为民族性的问题,一贯是特别会做孙子。

  中原汉统,基本上遵循的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思想,也就是天下都是我的,只要你臣服那就是我的。而朝鲜从卫满朝鲜开始,刚独立就称臣纳贡,而且此后一直装孙子。只要中原统一,或者稍微建立了大一点的政权。朝鲜半岛无论谁统治,第一时间就跑来朝贡,向皇帝表示臣服。

  再者说,此地常年严寒,根本不适合农耕区发展,因此荒凉的朝鲜半岛,更是少有君王想要纳入国土。如果亲自管理,一旦当地人反抗,中原通过辽东运输物资,还有长期的驻军成本都是很高的。而作为藩属国,朝鲜半岛又是很老实,年年纳贡岁岁来朝,因此这种机制相对来说更加的有利。所以,中原王朝一直以来根本没这个想法,占领这块荒蛮之地。

  如今大宋如日中天,短短数年之间,灭西夏、收大理、纳吐蕃,还拿回了幽燕故土,击退高丽宿敌女真,简直就是强势崛起的前兆。

  还没等大宋的使者到高丽,他们已经提前派人,送来了财宝、人参和宫女。

  前去宣旨的使者,在半路遇到了高丽使团,点了点光宫女就有三百人,远远超标,便兴高采烈地跟着他们一起回程了。

  ---

  前去金国宣旨的宋使,是最倒霉的,在路上就天天担心被毒打一顿驱赶出境。甚至更糟糕的,还会有生命危险。

  谁知道到了会宁府,竟然收到了金朝的隆重接待,并且义正辞严地告诉他们,大金和大宋是平等的关系,还十分认真地拿出了证据。

  当初大辽册封大金为大圣兄皇帝,是和辽帝平起平坐的,而宋辽之间是平等的。

  临行之际,金人收下了宋朝的礼物,并且准备了一些回礼。

  这些人兴高采烈地回到汴梁,死里逃生一般,见到杨霖把所见所闻说了一遍。

  杨霖默然无语,半天没有说话。明堂中,文官们尽情嬉笑,嘲讽这个蛮人部落,竟然还拿自己当平起平坐的大国了。

  文官们极尽嘲讽之能事,纵情欢笑,唯有杨霖心情有些沉重。

  女真人正在从部落走向国家,这对大宋来说绝非什么好事,一个松散部落联盟的战斗力和战争动员能力,是无法和一个国家相比的。你们在这嘲笑他起步时的可笑,却不知道他们的实力发展的有多迅速。

  一下场大战,数着手指头也知道就快来来临了,我们的对手又强了几分,大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