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02章 战捷(2 / 2)


盟军中反抗最为激烈的就是三晋将士,燕、楚大军的态度却十分消极。燕军在听说秦军杀到大营外时,已经有部分军队撤离,而楚军闻风,也只留下小部分兵力留作断后,主力部队趁着秦军还未杀来时,已经安排撤退事宜。

一旦失去燕、楚支援,三晋军队更加难以抵抗秦军大肆的剿杀,那汹涌而来的秦国士兵犹如从地狱蜂拥而至的修罗,为了维护母国而忘我地进行拼杀搏斗。

微风吹动着天际的薄云,那飘浮的云朵有了些微移动的迹象。魏黠望着缓慢飘移的云,道:“起风了。”

她和高昌都在等待,等待秦军的归来,等待这场战事的结束,等待战后秦国履行对燕国的承诺,等待嬴驷究竟要送出哪一个质子前往燕国。

高昌看着魏黠长久未动的身影,逆光下的阴影显得格外浓重,他深知自己出于无奈的行为将会给秦国后宫带来一次巨大的变化,甚至可能影响到秦国的将来。然而事出紧急,他顾不得那么多,离开咸阳时,张仪曾同他说过,无论如何都要设法解除五国之围,哪怕付出的代价再大,保住了秦国,才可能在日后把现在失去讨回来。

函谷关已经很久没有出现过这样好的天气,很多人都私下里认定这是对战事的吉兆。尽管在没有定论之前,他们的内心一样忐忑,可守在关中的他们只有以这种方式来说服自己继续耐心地等待,总比没有止境的焦急来得好些。

阳光下的尸体依旧没有任何生机,所有在关内等候的人都对未知的结果抱着侥幸和期望,漫长的等待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城楼上的身影也一直都没有动作,仿佛他们已经生了根,不会再动了。

直到远处突然出现一道身影,快速向紧闭的城门靠近,这样的死寂才被打破,所有能第一时间看见他的人都忍不住翘首,包括城楼上的魏黠和高昌。

满身尘土还沾着血污的斥候奋力跑回了函谷关,一路大喊着:“我军大胜!”

由远及近的声音越来越真实,从死尸遍布的战场上穿越而来,切实地传达了这样的喜讯。

整个函谷关为之兴奋,情绪比上一次战胜五国盟军还要高涨。嬴华拉着第一个赶回关内的斥候再三问道:“真的胜了?”

“禀将军,真的胜了!燕军和楚军仓皇撤退,三晋军队所剩无几,都已被我军擒获。”

就在此时,第二个赶回来的斥候也传达了同样的喜讯。这一次,守关的将士彻底振奋了,函谷关中的气氛也随之沸腾起来。

嬴华跑上城楼道:“我们胜了!”

比起城楼下的热烈,魏黠和高昌对这一场胜利就显得淡漠很多。听闻秦军大胜,高昌终于拾起笑容,快步到嬴华身边道:“我军大胜是喜事,准备开门迎接将士们凯旋吧。”

高昌本要带嬴华下城楼,但嬴华发现这样的喜讯都没能让魏黠解颐,她奇怪道:“魏夫人怎么了?”

喜讯当前,高昌不想搅了嬴华的心情,便拉着她走下城楼,耐心道:“担心得太久了,一时之间需要缓一缓。让魏夫人一个人待一会儿,等等大王他们回来了,她自然会下来的。”

嬴华仍是心有顾虑道:“你们在上面说了什么么?是不是有事瞒着我?”

“有什么事能瞒着公主?我军又破五国之盟,这么大的喜事,公主还不快去准备,难道要大王亲自推城门回来?”

被高昌一提醒,嬴华以为极是,便暂且放下心里的顾虑去准备迎接嬴驷的事宜。

城楼之上,风动更甚,魏黠看着明显在飘动的浮云,心情反而沉重起来。稍后视线里出现了回归的秦军影子,浩浩荡荡地向着函谷关靠近。

队伍前头那匹黑色的骏马上正是嬴驷,原本佩在腰间的宝剑此时依旧握在手中,剑身上的血缓慢地滴着。他的脸上,战甲上,甚至是奔雷的身上,到处都是搏杀之后留下的血污,那一双眼睛坚毅稳重,冷峻如万年冰川,却在望见城楼上那道身影时露出柔光。

魏黠即刻跑下城楼,此时城门已经大开。她站在函谷关经历风吹日晒的沧桑城楼下,等待着浴血而归的嬴驷。然而内心不由蔓延开的急切和焦虑让她放弃了被动地等候,众目睽睽之下,她冲出函谷关,冲入此时依旧明媚的阳光里,奔向那正在归途中的征人。

嬴驷驾着奔雷疾奔而去,战马嘶鸣,唤起的不再是冷酷的征战和杀伐,马蹄踏过累累白骨,奔向的却是内心最温柔的守护。他向魏黠伸出手,在抓住她的瞬间用力将她拉上马,如同过去在秦宫马场上的情景,他们一起骑着奔雷,而他将心爱之人拥在怀里。

“让夫人久等了。”嬴驷在魏黠耳边说道,继而调转马头,向身后的秦军部队举起手中的秦剑。

震耳欲聋的呼喊立刻回荡在广阔的战场上空,这是每一个秦军将士内心都无比坚定的信念,也是秦军能够迎来一次又一次胜利的原因——秦国万年。

那自信且充满力量的喊声在魏黠耳畔回荡,眼前这些哪怕从生死边缘走过一遭再回来的士兵们依旧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她庆幸自己遇见了嬴驷,成为了秦国的一员,能够亲眼目睹这群英雄的模样。然而一旦想起高昌和燕国达成的约定,她的内心又难以平静,不由抓住了嬴驷护在她身侧的手臂。

感觉到魏黠的异样,嬴驷低头问道:“怎么了?”

魏黠摇头道:“我军大胜,高兴得不知所措了。”

嬴驷冲她温柔一笑,道:“这一仗还没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