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38|第三十八章(2 / 2)


待到丫鬟把东西捧上来又退了下去,君兰看周围近处没旁人在,就似是不经意地说道:“我听闻二老爷是在鸿胪寺任职?”

好似是从七品鸣赞。虽是个不大的官,平日里接触的各处人倒是不少,既多又杂。

“可不是。”闵广平咕咚咕咚喝着水,“其实我也是有点功夫在身的,任个武职都能成。不过这位置倒是适合我。”

君兰笑着赞了几句,看闵广平在拿起茶壶倒水,便上前接过了茶壶主动帮忙倒了一杯。

“我平日里看书的时候,甚爱游记。听闻有一本游记是何逸之编写,十分出彩。后打听了下才知道,此人是原来的大学士?不知二老爷有没有他的书?”

闵广平正乐呵呵地要去拿茶盏,听见后手一抖,没握住。倏地抬头看她,“怎么好端端的提起这个人来了。他的书,应当尽数被焚毁了吧,就算剩下的,恐怕也是旁人藏着掖着的。”

思量着有些不对,他禁不住喃喃自语,“何相写过游记?”

“焚毁?”君兰讶然道:“为何焚毁?”

闵广平看看四周,用手半遮着嘴道:“谋逆,私通外敌。大罪。满门抄斩!”

谋逆一事君兰隐约听闻过。私通外敌的罪状,她先前未曾听人提过一字半句。

君兰深吸口气,“堂堂大学士不知怎地落到这种田地?”

闵广平低头不语。

君兰轻声道:“我想着二老爷博学多识,或许知道为甚何大学士会有那些的罪名,所以才不小心随口问了一句。是我多嘴了,二老爷不必介怀。”

“这种事情我哪里知道去!”闵广正摇头叹气,“何相为人磊落光明,突然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谁不震惊?!”

“何相人很好?”

“非常好。学富五车,谦和文雅。人人称颂。我曾有幸和他对饮,那时候他已然官拜大学士,我还只是个死活考不上科举的学生而已,何相都很温和地与我说话,还指点我文章里的不足。”

闵广正说着说着,鼻子有些发酸,“莫说他了,就连他门下的弟子,做了官后也是清廉公正。当时整个京城都在悄声议论这事儿。谋逆,没看到苗头。私通外敌,何相勾结北边那些部族作甚!”

君兰低声道:“何相那么好的一个人,怎么可能做出那些事来?”

“是啊。”闵广正道:“我也不信。”

话一说完,他恍然惊觉,赶忙摆手道:“我可什么都没讲。”

君兰似是未曾听清,“二老爷在讲什么?我刚刚倒水,没有听清。再说了,那些当官儿的事情,我年龄小,完全不懂。”

闵广正看了她一会儿,笑道:“管那些作甚?来来,吃点心。”

君兰面上带笑地和闵二老爷继续闲聊,心里却沉甸甸地压着事情。

她之所以会来这一趟,是因为在锦绣阁里她听到了一些本不该听到的话。

当时九叔叔和那个男人所言,君兰其实听不清楚。

她知道九叔叔让她留在屋中不过是在表个态度,好让那个凶巴巴的男人待她和善些。

九叔叔有分寸,知道事情不易外露,所以才把那人叫去一旁说话。

两个人当时的声音很小。但因那个人情绪十分激动,偶尔拔高声量,所以她零星听到了那人的断续几字。

三十年。

北疆。

相安无事。

还有,何大学士。

许是读了太多“杂书”的关系,君兰倒是晓得一些往年的事情。

据她所知,三十年前北疆十分安稳,有如今的赵太保、当年还只是武将的赵大将军坐镇,北边连连传出捷报。

只是在最关键的那一年,将要把对方彻底拿下的时候,赵太保受了伤退出战场。紧接着,何相出事。

之后北方部族作战方式愈发诡谲多变,战况出现转折。一连多年,军中将士偶有小胜,却屡屡挫败。北疆久攻不下。

直到去年,五皇子亲披战甲出征。今年年末,冬日里战况最紧张的时候,终于传来了大捷的消息。

认真算来,三十一年前何相出事到今年,刚好隔了三十年的时间。

与锦绣阁里那男人说的数字相吻合。

……这也太巧了些。

君兰越想越是心惊,隐约明白过来为甚当时九叔叔会脸色大变。

她心跳得厉害,却也只敢把这些字句都压在心里,半个字儿都不敢提。

*

回到梨花巷后,君兰又去见过了闵老夫人,把见二老爷的事儿与她细细说了,只掠去那些与何相有关的事情不提。

闵老夫人看君兰一件事一件事讲得条理清晰,甚是喜悦,说道:“兰姐儿做得好。往后处事就该这样,细致而又不失分寸。”又让刘妈妈拿了些好茶给她。

君兰接过茶道谢。

闵老夫人道:“往后你的吃穿用度从公中走账。”她指着君兰与刘妈妈道:“这么个漂亮的小姑娘,都不知道好好捯饬下,没得让明珠蒙了尘。”

“是是。”刘妈妈笑着接道:“八姑娘这样的品貌,合该好好留意下穿戴。”

君兰听得莫名其妙。但老夫人一片好意,她也不好拒绝,福身谢过了老夫人。

回到芙蓉院本打算回屋里去,被出来的青玉叫住,就转而去了高氏房里。

君兰已经想好了。九叔叔给她的首饰,她留在了思明院。倘若往后还要进宫的话再用上。平日里绝对不拿过来。

因此高氏问起她今日做了什么时,她只说了在思明院做事,又讲了去荷花巷,还说了刚刚老夫人的叮嘱。

高氏听闻后顿觉扬眉吐气。

“现在她们倒是重视你了,还不是因为得了个乡君的封号?”高氏哼道:“原先也不知是哪个说你这不好那不好的。既然老夫人要给你好东西,你就拿着。告诉你,她压箱底的好东西躲着呢,不趁着这个时候多要些来,往后若是她再改了心意,可就要不过来了。”

君兰倒是没想到老夫人是因为她得了封号而待她不同。

在她有些久远的记忆里,老夫人一向是认真而又宽和的长者,教育她为人处事的道理,还教导她要顺和要懂礼。

如今晓得老夫人如此看重那些虚名和权势,她的心里又怎么好过得起来?

心里有些难过,又有些伤感。她与高氏道:“我觉得还是以前那样好。”说着就站起身来。

高氏见她往外走,气道:“养你那么大,我容易?如今眼看着咱们要开始得好处了,你倒是不与我一条心。”

“您喜欢是您喜欢,与我无关。”君兰不喜她那算计的样子,道:“但一点,老夫人若是送了东西来,您接了,那也是您的事儿。莫要算到我的头上来。”

说罢直接推门出屋。

高氏气得火冒三丈。

不多时,刘妈妈亲自送了些衣裳首饰过来。

高氏接了东西,送到君兰门口。

君兰一来因了老夫人的态度而心里犯堵,二来今天在锦绣阁和二老爷那里听到的事情着实重要。心里思量着这些,根本没有闲暇功夫去理会旁的。

见高氏送东西来,她兴致缺缺,只道:“您帮我收着就是。”

高氏见状,就把东西暂时放在了自己屋里。

回到自己的房中,高氏打开仔细一看,才发现君兰这儿是得了新衣裳外另加金镶红宝石的首饰。有耳坠,有手镯,还有项链。

高氏看得眼热。衣裳就罢了,太小她穿不得。可首饰是真金白银实打实的,无论老少都能用。关键还能换不少银子。

唤了青玉过来,高氏问道:“刘妈妈送东西的时候说了什么?”

“说的是过几天家里夫人姑娘们一起去山明寺上香,姑娘就用这个。”

“一起去山明寺?”高氏愣了下,“什么时候决定的?”

“刘妈妈没说。”

高氏有些烦躁地挥手让她退下去。

待到青玉将要出屋了,她忽地想起一件事,又把她唤了回来,说道:“你去和姑娘说,原先老夫人给她了好些首饰衣裳,她若是不方便收着的话,就先搁在我这儿。”

青玉领命而去。

不多时,拿了之前闵老夫人给君兰的物品,说道:“是青梅帮我收拾的。都在这儿了。”

高氏让她把东西放好就就让她出了屋。

慢慢翻看着桌上物什,高氏愈发心里欢喜。把少女的衣裳一件件放到柜子里后,桌上就独留下了那些首饰。

她发现老夫人有个习惯。每次都让兰姐儿用新衣裳,新首饰。

虽不知老夫人的用意为何,但是老夫人的这个习惯倒是让她可以得个好处。

——既然兰姐儿的首饰只戴一次便不会再戴第二次,那她把那些使过的首饰拿来自己用,又有何不可?

屋子里统共就她一个人。

高氏欢喜地把那些以前用过的首饰小心收好,又把刚送来的金镶红宝石首饰另搁在一边。打算过两日上山的时候用。

*

到了腊八那一天,一家人早早地喝过了腊八粥,收拾齐整打算往山上去。

君兰在离开前,忍不住又往思明院跑了趟。却还是没有遇到九叔叔,只有孟海带着侍卫们守在院子里。

自打那天锦绣阁分别,已经有两天多没有见到了。

也不知道九叔叔遇到的事情是不是特别难办。

一路上从离开闵府,直到车子驶到山明寺所在的山脚下,君兰都还有些提不起精神来。

直到今日是腊八节,她昨儿晚上亲自动手,熬了腊八粥。一直让人温在思明院的小厨房里,想着今天早晨喝的话肯定又软又糯。

只可惜九叔叔尝不到了。

她心里有些沮丧,下车的时候一个不小心,踩在杌凳上的时候脚下打滑,身子晃了晃。

“姑娘小心!”

身边的红莲和远处同时响起了紧张的声音。

君兰被红莲扶着走到地面,朝着刚才远处的喊声望过去,就见长宁正朝着这边跑过来。

闵老夫人问道:“大人这是打算作甚?”

长宁朝着闵老夫人抱了下拳,说道:“蒋先生有事和姑娘说,许是思明院的事情,还请姑娘走一趟。”

闵老夫人笑道:“既是蒋先生有事,君兰,你快去快回吧。”

并非她可以催促八丫头。而是她已经打听过了,今儿远宁侯府的人也要来山明寺上香。

算算时辰,洛家人很快就要到了。

君兰应声道:“是。”

举步往长宁所示方向行去,心里头却纳闷。蒋辉有事的话,刚才她去过思明院,怎地没听孟海提起?

再说了,蒋辉也可以让蒋夫人和她说。这样还方便点,不用避讳什么。

一路思量着,君兰跟着长宁到了远处的一个转角。那个转角处挨着一片树林,树林里有辆黑漆马车。车帘闭合,看不到其中情形。

“先生就在车里。还请姑娘独自过去看看。”长宁说着,脊背挺直地立在了这转角的地方,边请了她过去,边机警地留意着四周情形。

君兰愈发诧异,却也没多问什么,径直朝那儿行去。

就在她在车前停下的刹那,车上帘子忽地被人掀起。一道温和的声音从里面缓缓传来。

“怎地那么慢?我可是等你很久了。”

听到这个熟悉的声音,君兰惊喜至极,愕然至极。

她当即抬眸朝里望了过去,瞧见车内高大清冷的身影后,忍不住笑了起来,开心地问道:“九叔叔,怎么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