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表妹有光环第9节(1 / 2)





  徐承平虽然听不清楚他们在说什么,可大抵也能猜到结果。

  笑容苦涩,徐承平轻声道:“承蒙大人赏识,区区不胜感激,只是连小妹都护不住,何谈天下之事?倒不如让我早点去下面跟爹娘请罪,一家团聚才好。”

  郑四安闻言,神色一黯。

  之前郑四安是用家国天下的大道理来说服徐承平,可是现在看来,这人太惨了,让他不要去想家人的事情立刻投身到楚王门下确实是有些强人所难。

  魏临却是露出了不解的神情:“可你若是死了,你妹妹哪怕真的寻回来也是无依无靠,这才是你对不起她。”

  徐承平一愣,抬头看向了魏临。

  魏临这话,说的是极有道理的。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徐承平被接二连三的打击弄晕了头,再聪明的人也难免犯糊涂,这会儿他才恍然回神。

  为小妹死,倒不如为小妹生。

  魏临又看向了郑四安,道:“让人去寻,莫要说是徐先生的妹妹,只说府上要买丫鬟伺候,多出些钱,若是那姑娘还没被送出城,想来是能找到的。”

  郑四安应了一声,记在心里。

  徐承平也像是重新有了新的希望,忙从榻上下来,趿着鞋,从身上翻出了一块铜饰,递给了魏临,声音虽然还是沙哑的,可却能听出其中的鲜活气儿:“我妹妹叫环儿,十二岁了,这块铜饰我和她各有一块……”

  后面的话徐承平没接着说下去,一提到妹妹,他就只剩下心疼,还有满眼泪水。

  魏临让郑四安把铜饰上面的花纹拓下来,然后便站起身来指了指桌上的饭菜:“我不过是尽人事听天命,这些饭,你看着办。”

  “我吃。”徐承平立刻做到桌前,拿着筷子就往嘴里塞饭,狼吞虎咽的模样和刚刚那个半死不活的人大不相同。

  魏临没有在东跨院多呆,叮嘱小厮看顾他些,便带着郑四安离开了。

  刚一出门,郑四安就笑着道:“大人果然有办法,议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当忘利害之虑,这般通达,着实令人敬佩。”

  这话郑四安说的有些夸张了,不过用他自家的话说,便是给魏临好好的吹了吹,还夸上了天。

  可是魏临表情没什么变化,只是点点头,让郑四安深深觉得男主就是男主,喜怒不形于色。

  却不知,精通排兵布阵却甚少读诗书经义的魏临只是没听懂他说的是什么意思罢了。

  不过两个人的心里都是松了口气的。

  徐承平的妹妹不一定能寻回,不过他本就是聪明人,刚刚不过一时懵住了,现在一切说开,以后是不会再找死了。

  郑四安将那个铜饰上面的纹路拓印下来,自己留了一份,又给魏临了一份。

  待过了一处月拱门,魏临就瞧见了不远处的霍云岚。

  如今已是秋日,魏家栽种的银杏叶子略略发黄,却没到最好看的时候。

  霍云岚正站在树下,昂着头,似乎是在瞧着什么。

  魏临便走上前去,跟着霍云岚一起抬头看,嘴里问道:“表妹,看什么呢?”

  霍云岚没注意到他靠近,闻言吓了一跳,下意识的后退半步,魏临伸手就扶住了她的腰,并且很自然的将女人往自己怀里带了带。

  看似无意,其实魏临一直在注意霍云岚的神情。

  却不知霍云岚心里也是有意与他多亲近些,索性就靠着魏三郎,笑着道:“早上去给娘敬茶时,听娘咳了两声,似乎是喉咙不适。我刚看到这里有银杏树,就想着过来找找上面有没有银杏果,摘下来给娘炖汤,也好清肺止咳。”

  魏临小时候顽皮,没少爬这些银杏树,却不知道上面的果子还有这些功效,不由得道:“很管用吗?”

  霍云岚点点头,笑着指了指上面的果子,道:“银杏果气薄味厚,性濇而收,色白属金,能入肺经,益肺气,定喘嗽。”

  魏临听得出这是好东西,便道:“那就多弄一些。”

  霍云岚捏了捏他的掌心:“不成的,食多收令太过,对身子不好。”

  苏婆子跟着点头,她是在厨房里做惯了事的,对这些自然是清楚的。

  可是这其中的门道苏婆子说不出,如今听着霍云岚用温软的声音说着文绉绉的话,苏婆子越发高兴。

  既然已经从房氏那里到了霍云岚手下做事,连身契都交到了霍云岚手上,那么以后苏婆子的主子就只有三少奶奶一人,合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原本还想着三少奶奶娘家不显,难以事事周全,可如今看来,三少奶奶读书不少,还有孝心,很是难得,以后的日子想来能更好过些。

  而魏临没有开口,只是盯着她看。

  霍云岚不由得低头瞧了瞧身上的衣裙,确定一切如常,才抬头瞧他:“表哥看我做甚?”

  魏临微微低头,声音里带着惊叹:“这些事,表妹从何得知?”

  霍云岚便笑道:“都是书上写过的,我爹爹是教书先生,家里存了不少书册,我闲时就翻看打发时间,略瞧瞧也就记得了。”

  魏临一听,并不觉得惊讶。

  他牢牢记着当初媒婆说过的,霍家大姑娘文采斐然,魏临可不管这里面有没有夸张,在他心里,表妹样样都好,媒婆说的好话他都记在心里,坚定不移的认准了自家娘子是才女,嫁妆里都带着书呢,知道这些没什么奇怪的。

  倒是一旁的郑四安一脸错愕。

  他和魏临效忠的楚王跟前也有不少读书人,那可都是从小家里精心培养出来的人才,经史子集无有不精,却也不是都能把每本看过的书背下来。

  可方才听霍云岚说的话,显然是记得清清楚楚。

  哪怕不是过目不忘,也不差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