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59章 失落的烟把头(2 / 2)


这样一来,生产队也就随之解体。

烤烟这种集体副业项目,自然也就随之取消了。

林甲寅和林乙卯当了一辈子烟把头,也属于农村的手艺人,一向比较受人尊重。

不当烟把头,就将跟其他的普通农民一样种地。

这是他们不愿意接受的结果。

此前,林驹曾经跟老叔说过,叫他将来做个小马车,到各处去收废品。

其实这是个非常好的生意,风险小,利润也不低,竞争小,又不用什么技术。

但是老叔第一时间就拒绝。

原因就是嫌丢人。

林驹知道,他们这种人的思想观念,已经定型,想要叫他么做出改变,其实并不容易,也就懒得再费口舌。

林驹明白父亲和老叔的心意。

他们其实还愿意干烟把头这一行。

林驹把自行车放回家,回到了门口。

“爸,老叔,我琢磨了。你们还可以接着烤烟啊”。

“明年就分地了,都归个人了,谁还种烟”?

“生产队不种,自己家种啊。咱们林家堡地多,一家种个五六亩烟,家里粮食也够吃。要想多种烟,卖了钱买粮吃也一样”。

“烤烟房怎么办”?

林甲寅来了兴趣。

“自己盖个烤烟房不就行了么?小一点儿,象生产队烟房一半儿大,也花不了几个钱”。

“人手就自己家人干,忙的时候不够用,就跟别人家换工,这回你帮我,下回我帮你”。

“地有了,烟还是那个烟,技术还是那个技术,销路也不愁,烟站总是愿意收烟的,收生产队的,收个人的,也没什么两样”。

“爸,老叔,你俩没事儿,明天到舅舅那里,跟舅舅核计一下这个法子”。

“对啊,我怎么把他舅舅给忘了呢,老五,咱俩明天就去,驹子这招儿,没准还真就行”。

林甲寅老爸,什么叫做没准儿就行?

一准行好嘛。

绿江的烤烟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17年。

当初是由外国的烟草公司引进这里种植的,所以叫做洋烟。

由于绿江山区独特的气候,这里的烟叶比较薄。

在国际烟叶贸易中,烟叶的税收是按磅计算。

在同等重量下,绿江烟叶的烟叶量,就比别的地方出产的烟叶多,能卷出更多的香烟来。

因为这个原因,绿江的烟叶,比其他地方的烟叶更加畅销。

林驹这个主意,并不是他的创意。只是来自于前世的经验而已。

有些可笑的是,这个主意,前世恰恰就是林甲寅老爸的主意。

只是在时间上,林甲寅想出这个主意要晚一些,要在今年春节的时候,才提出来这个想法。

正是在林甲寅的带领下,从明年开始,这里就有许多个人开始种烟烤烟。

再往后,在政府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下,对农民的烤烟房进行了改造。

改成自动控制温度和湿度的烤烟房,烟叶质量大幅度提高,劳动强度大大减少,收入却上升了许多。

直到林驹的前世,烤烟还是当地很多农民的一项重要收入来源。